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E-mail:fudan.mba@163.com
【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圆桌讨论2】全球经济格局转变:中国——机遇vs挑战
2015年10月10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参与协办的“雄牛资本——首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美研中心谢希德报告厅顺利举办。在下午举办的第二场圆桌会议中,嘉宾们就新兴市场危机临近,全球金融市场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深刻分析了当前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探讨了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希冀。
与会嘉宾有,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先生,博海资本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孙明春先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申银万国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先生,麦格理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先生。本场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蒋昌建副教授担任主持。
全球经济下行:美国经济增长动力趋弱 新兴经济体面临挑战
在今年全球经济持续疲弱的背景下,据截止到今年上半年5月份的统计,全球已有21家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全球的低息环境,依然会维持一段时间。”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认为, 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给美国带来了相对多数发达国家更强劲的经济复苏,实际GDP已经超过危机时期的9.6%。然而,尽管美国的加息紧缩政策会先于其他国家,整个市场对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达到3%的预测还是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美国的商业周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进一步增长的后劲不足;二是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房屋投资也已经达到此前高点,房价抑制中期增长;三是劳动小时工资增长缓慢,遏制了通胀的上升(物价水平的上升)。
因此美联储的决策实际面临了两难:一方面担心过早的加息紧缩会带来经济的重新衰退,另一方面零利率的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加剧金融风险,带来货币政策空间的缩小。丁爽赞同美联储官员对美国均衡利率的判断,并就加息政策的判断,预测会三次提息至1%,到2016年年中停止。
就全球低息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丁爽先生进一步谈到了以下四点:首先,全球低息环境下需求脆弱,中国靠外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第二,全球的低息环境和美国低迷的终极利率不一定会加剧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第三,尽管人民币短期存在贬值压力,但长期并不具备大额持续贬值的基础;第四,全球的低息环境使中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从而增大了货币政策的调节空间;最后,金融风险是否加大仍然面临不确定性,因为降低利率虽然降低融资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高杠杆。
2015年10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下调对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3.1%和3.6%,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美元升值,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的风险尤其突出。
博海资本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孙明春先生指出,这一轮经济形势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从微观层面来看是对企业的信用冲击。新兴市场国家很多都是商品出口大国,03年以来所经历的一轮长期的商品牛市给全球的生产商带来了暴利,从而推动了企业进一步提高投融资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和产能建设。然而一旦商品价格下挫,从长期来看会带来企业的亏损和资产负债表的压力。其次,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外币标价,一旦本币贬值,会给本国企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持续走弱带来的资本外流在对本国资本市场产生打击之外,一定程度上又会使本国企业的融资水平下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也对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看法不容乐观,他认为过去30多年中国高速增长的奇迹主要来源于三合一的“大推进战略”:一是改革拉动的半市场化。水电煤、土地、劳动力以及环境等要素价格的不完全放开;土地、国企等重要产权的不明晰归属从国家的层面看,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比如说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优势。除此之外,中国央行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和稳定的增长环境,作为提升我国居民财富的重要来源。二是地方政府发动的GDP锦标赛,三是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种“大推进战略”只能是一种传统的增长模式,不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全球经济格局转变:重构中美新型关系,路在何方?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亚特兰大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项美国主导的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协定引发了国内的巨大关注,并让我们重新审视中美大国关系。
“中美的大国关系,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等,其背后都跟中美的战略合作和博弈很有关系。”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指出,21世纪初,中美最大的关系是合作和冲突的较量。在承受国内质疑和压力,经过和美国的艰苦谈判,中国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事实证明,中国变成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其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经济下滑,带来了中美战略关系的一次转变。而到今天,中美关系再一次发生转变同样是基于两国经济形势的差异。“这不难理解,你一旦经济出现了一个下行趋势,美国出现了一个上升周期,对华的资产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调整。”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在谈到TPP协议对中国的影响时认为,中国必须谨慎面对新一轮的开放带来的改革以及相应的倒逼措施。TPP协议是作为美国主导,重塑贸易规则,高举高昂的知识产权成本,严格的劳动保护,严格的环境保护以及国有企业没有任何优势条件四大壁垒,发起制止我国经济增长的“阳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构路在何方,值得深思。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对此表达了较为不一致的观点,他认为TPP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但对中国的威胁仍然非常遥远。我们不应该过于消极,中国与美国大国关系的重构更关键的是来自于自身改革的推进,拥有更大的谈判和议价能力。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需要理论和实践并行
当前来看中国经济确实存在着很多内忧外患,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经济依然存在亮点。
麦格理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先生提到了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红利仍在上升,二是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有待进一步放松管制和自由化。此外,他通过举例韩国上个世纪末通过电子、汽车领域的创新转型指出中国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有成百上千的优质企业的崛起。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先生则强调了理论指导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反过来中国的转型实践也会进一步丰富经济学理论。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全球贸易规则、形势、开放政策的转变,外需的高增长是不是必要条件,资本输出是不是绝对的比较优势,地方政府职能的短时期难以改变、民营企业存在的垄断性、国际性、资本社会化等种种问题都需要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最后杨成长先生表达了对首席经济学家、复旦经济学院在改革创新理论联手做出应有贡献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