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联 系 人: 彭老师
手 机:15000890945
电话: 021-33511084
Q Q :
E-mail:fudan.mba@163.com
复旦大学教授华民:踏实做学问,良心做学者
原创 复旦发展研究院 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
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研究。著有《西方混合经济体制研究》、《不均衡的经济与国家》、《世界国有企业概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导论》、《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学术专著8本,《国际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教材4本。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0多篇。先后获得“金三角”企业研究优秀论文奖,吴玉章奖,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奖,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上海市社联优秀著作奖和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经济学会优秀论文奖等。199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漫漫求学路,不变的求知热情
回忆自己在经历部队和工厂等生活阅历后最终选择回到学校,进入复旦的读书历程中,华民老师说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成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追求始于初中阶段,当时就读于上海的一所重点中学,接触的学校老师也多为名校毕业生,对于学术有着严谨而热情的态度深深感染了他。正是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十几岁的华民萌生了要成为一名知识分子、一个有思想的人的追求。
后来由于文革开始了,华民老师便进入了部队,从事的是航空兵。而这种兵种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因此一进部队就是在教导大队学习空气动力、天文地理、物理机械等知识。因此回忆这段经历,华老师说:“可以说是学习没有中断过,且一直遵循着一个较好的路径”,即这期间对于理工科知识的学习和他后来从事经济学这门偏文科的研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补关系。
1973年复员回到上海,华民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然而此时他却突然觉得人生变得暗淡,因为单调低效的工作使他丧失了继续学习、读书的机会。此外,在企业的五年中,他亲身看到了在当时由于吃大锅饭和激励机制的缺位,导致国企效率的低下,这种低效率的制度安排,使得他在这里的工作缺乏激情。因此对我国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企业制度,导致无效劳动表示费解。这种无效劳动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水平不高,二是所有人的劳动是低效的,三是产品质量得不到提升,四是工厂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这种企业制度是难以持续的,从而需要进行变革。对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思考激励了华民老师继续求学的决心。所以1977年高考一经恢复,他就选择来到复旦就读经济系。
因此总结自己的求学路,华老师认为主要有两点影响:一是对知识的向往;二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自己回到学校来寻找答案。
与复旦结缘
华民老师认为他自己是幸运的,当年在他考入复旦后,学校不仅提供了他继续求知的良好环境,还有着一批来自世界各国学成归国的顶级教授。这些老教授们学识渊博,做学问踏实且思想开放自由。在课堂上,由于学校对于老师的课程没有严格的标准化限制,完全允许老师自由发挥,这一点也是后来选择回到复旦担任教职的华民老师深爱复旦的理由所在,简单地讲,复旦之所以值得爱,就在于她对于学术自由和多样化的宽容并包。并且由于当时刚恢复高校办学,这些老一辈学者也都很珍惜自己回到讲台贡献学识的机会,因此对教学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功底好,再加上投入教学热情高,这也令华民在回忆当初的本科学习生涯时颇为“享受”。
进入大学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时他只要没有课,就一早到上海图书馆去,一坐就是一天,在那四年中读过了很多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华老师说那时国内的经济学研究很少做实证和计量,更多是做哲学思考,类似于哈耶克、熊彼特和科斯等。虽然在实证方法上学的少了些,但是通过学习经济学名家的著作,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学思维逻辑根深蒂固。
坚守作为经济学家的原则
作为经济学家,对于社会和政府政策的建议及评价在所难免,而在当代社交媒体发达的背景下,往往经济学家对于政策的一些评价看法极易引发社会关注和舆论争议。在华老师看来,所有这些对于政策的建议一定不会违背自己的经济学常识,不会为了可以讨好老百姓和政府而去说一些不应该说的话。这是他所坚持的,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原则。华老师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客观的规律,为了解释客观规律,就需要证实或者证伪,所以根本就存在为谁说话的问题,也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真理只有一个。”坚持这样的原则,华老师的研究与作品从不趋炎附势,而是注重现实经济问题,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严密的思维逻辑和简明的叙述予以剖析,并给出政策建议。正是这种追求真知的学术精神,让华老师在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享有较高的人格与学术声誉。
勉励复旦学子,从热爱出发制定人生目标
最后,在对复旦学子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及人生发展道路上,华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把个人偏好和社会责任做有机对接。首先是要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有热情。比如他就很庆幸自己找对了作为教师的职业,这种思考自由性较大的职业,适合他的个性及追求。其次就是对社会需求的考量,比如作为大学教授可通过发表文章等方式将自己所学力所能及的贡献社会。因此,概括地讲,就是择业必须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兼容社会的需求,从而找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之路。